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内交流 >> 正文

实验室成员出访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2017/11/15  点击:[]

2017年11月7日至10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张玉坤教授、何捷副教授和李严副教授受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林珲所长之邀,对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张玉坤教授作了题为“中国长城防御体系研究报告”的学术报告。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2005年成立,是中国国家遥感中心的香港基地,其基础为中国科学院暨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硏究所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多云多雨地区遥感、虚拟地理环境、灾害与突发事件监测和管理、城市与城市群地理信息系统、城市人居环境分析与模拟、公共健康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所更设立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生学部,招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并开设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硕士课程及相关的证书等课程。研究所拥有高、中分辨率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为对地观测研究与学生培养提供了独特的平台。

图:张玉坤教授与林所长合影

张玉坤教授担任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主任,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天津大学)主任,中国长城大尺度的时空跨越使张玉坤教授带领的团队在中国长城防御体系研究中引入了GIS空间分析技术,与林所长推动的空间人文学研究方法有很多共鸣之处。

张玉坤教授在中国长城防御体系研究中突破长城是墙体的局限,认为长城是一个集层次性与系统性的防御体系。通过长期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初步理清了明长城防御体系的军事管理层级和军事聚落的空间分布对应关系,建立了明长城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GIS空间数据库。

此次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中国长城简介;以往对长城的认识局限与启示;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中国古代里坊制度与边疆防御体系;汉代和明代长城防御体系;明长城防御体系时空布局与分镇案例分析;结论:中国长城,一个庞大的系统;附:明长城数据库。

报告中从历史学、社会学角度介绍了中国古代里坊制度在人口规模和聚落的层次体系上与长城军事制度的关系、汉长城防御体系及各层次军事聚落的时空布局、汉长城防御体系及各层次军事聚落的时空布局,介绍了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40公斤级涡轮轴无人机及空地一体化技术在长城考察中的应用,《中国长城志》卷4《边镇堡寨关隘》卷的撰写、硕博士学位论文及基金资助等学术研究历程,最后介绍了初步搭建的明长城防御体系GIS数据库的架构和数据内容。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的师生们聆听了张玉坤教授的报告,并就“云贵地区军事聚落的层次体系”、“明长城九边重镇的设置”、“古罗马长城与中国长城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图:实验室出访人员合影



上一条:实验室成员赴徐州参加第24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闭